half-caste (adj.)
1789年,英属印度,指欧洲父亲和亚洲母亲的后代,来自 half + caste。
half 翻译为“一半”, caste 翻译为“种姓”,这个词源描述了一个混血儿的身份。half-caste 的相关词汇
1610年代,“印度的世袭社会群体之一”,源自葡萄牙语 casta “品种,种族,种姓”,早期为 casta raça,“纯种姓”,源自拉丁语 castus “切断,分离”(也包括“纯净”,意为消除缺陷),是 carere 的过去分词“切断”,源自 PIE *kas-to-,来源于词源 *kes- 的 “切”根。1840年有了 Caste system 的记录。在英语中, caste 的一个早期而现已废弃的含义是“一群人种”(1550年代),来自拉丁语 castus 的“贞洁”。
Of the castes, the first three are the natural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divisions of the Aryan invaders and conquerors of India; the fourth was made up of the subjugated aborigines. The Sanskrit name for caste is varna, color, the different castes having been at first marked by differences of complexion, according to race, and in some degree according to occupation and consequent exposure. [Century Dictionary, 1895]
在种姓制度中,前三个种姓是阿里安侵略者和印度征服者自然而逐渐建立的分组; 第四个种姓由被征服的土著人组成。梵语中种姓的名称是 varna,意思是颜色,最初根据种族、在某种程度上根据职业和因此而受的影响,不同种姓之间的皮肤颜色和接触区别而作出区分。 [世纪词典,1895年]
古英语 half, halb(梅西亚方言), healf(西撒克逊语)“一侧,部分”,不一定是平均分配的(原始意义保留在 behalf 中),源自原始日耳曼语 *halba- “被分割的东西”(源自古撒克逊语 halba,古诺尔斯语 halfr,古弗里斯兰语,中古荷兰语 half,德语 halb,哥特语 halbs),这个词的词源不确定。可能来自 PIE 词根 *skel-(1)“切割”,或者来自底层语言。名词、形容词和副词都在古英语中使用。
在古英语短语中也使用,就像现代德语一样,表示“比一个单位少一半”,例如 þridda healf “两个半”,字面意思是“半个第三个”。two and a half 等结构首次记录于公元1200年左右。关于时间,在 half past ten 等中,首次记录于1750年; 在苏格兰语中, half 经常前缀于下一个小时(就像德语中的 halb elf =“十点半”)。
在比喻意义上,“go off half-cocked”表示“说话或行动过于匆忙”,(1833)这是指枪支过早发射; half-cocked 在字面意义上表示“扳机卡在第一挡位,此时扳机不起作用”,记录于1750年。1770年,它被指定为“喝醉了”的同义词。巴特莱特(“美国俚语词典”,1848)写道,这是“从运动员的语言中借来的隐喻表达,用于形容那些匆忙尝试某事而没有充分准备的人,因此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