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anic (adj.)
"巨大的,庞大的",1709年,来自 titan + -ic。英国客轮 R.M.S. Titanic 于1912年4月15日沉没,这个名字成为了象征着所谓的不可摧毁的毁灭。
titanic 的相关词汇
中古英语中,“-ik 、-ick”均为词形成元素,表示“与...有关、具有...本质、由...制成、由...引起、类似于”,其源自法语“-ique”,并直接源自拉丁语“-icus”或同源的希腊语“-ikos”,表示“以...的方式; 涉及...的; 属于...的”。源自 Proto-Indo-European 语言的形容词后缀“*-(i)ko”,也产生了斯拉夫语“-isku”等表示起源的形容词后缀,例如在许多姓氏中,源自 -sky 的俄语“-skii”。在化学中,比起“-ous”系列名称的原子具有更高的化合价,最早见于1791年的 benzoic。
在中古英语及之后,常常将其拼写为“-ick, -ike, -ique”。在早期现代英语中,常见其变体拼写为“-ick”(例如 critick, ethick),并流传至英语词典的19世纪初期。约翰逊支持这种拼写,但韦伯斯特反对并最终占上风。
15世纪早期,源自拉丁语 titan,来自希腊语 titan,意为“神话中的巨人种族成员”(最初是盖亚和乌拉诺斯的六个儿子和六个女儿),被宙斯和其他神祇推翻。这场战争是希腊艺术家和作家的热门主题。这个名字可能来自于 titō “太阳,白天”,可能是来自小亚细亚的一种语言的借词。“巨大的人或物”的意义始于1828年。
1831年, Titan 被赋予了土星最大的卫星的名称(希腊克洛诺斯,相当于罗马土星,是巨人的领袖)。它是由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于1655年发现的,他将其命名为 Saturni Luna “土星的卫星”,但很快就发现了其他的卫星,因此它们通常只用编号来称呼。但是随着在已知卫星之间发现新的卫星,编号不断变化。威廉·赫歇尔提议从神话中为土星和木星的卫星取适当的名称,这个提议很快被其他天文学家接受。相关词汇: Titaness; tita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