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n.)
约于1300年,“存在”在其最全面的意义上指“状态、情况; 存在的事实、存在的状态”,14世纪初,“存在”来自于 be 和 -ing。 “那个物理上存在的人或物”的意义(如 human being)来自于14世纪晚期。
being 的相关词汇
古英语 beon, beom, bion "be, exist, come to be, become, happen",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biju- "I am, I will be.",这个"b-root"来自希腊语根 *bheue- "to be, exist, grow",除了英语中的词汇外,它还产生了德语的现在时一、二人称单数(bin, bist,来自古高地德语 bim "I am", bist "thou art"),拉丁文完美时态的 esse (fui "I was"等),旧教会斯拉夫语 byti "be",希腊语 phu- "become",老爱尔兰语 bi'u "I am",立陶宛语 būti "to be",俄语 byt' "to be"等等。
现代动词 to be 完全代表了两个曾经不同的动词的合并,即 be 代表的"b-root"和一种 am/was 动词的复合体,Roger Lass( "Old English")将这个动词描述为"一组语义相关的范式片段的集合",同时 Weekley 称其为"来自不同古英语方言的意外混合"。它是现代英语中最不规则的动词,也是最常用的动词。
在所有日耳曼语言中,它都是集合的,而在现代英语中它有八种不同的形式:BE(不定式,虚拟语气,祈使); AM (现在时第一人称单数); ARE(现在时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 IS(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 WAS(过去时第一和第三人称单数); WERE(过去时第二人称单数,复数和虚拟语气); BEING(进行时和现在分词; 动名词); BEEN(完成时)。
古英语的时态为: eom, beo(现在时第一人称单数); eart, bist(现在时第二人称单数); is, bið(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 sind, sindon, beoð(现在时复数所有人称); wæs(过去时第一和第三人称单数); wære(过去时第二人称单数); wæron(过去时复数所有人称); wære(单数虚拟语气过去时); wæren(复数虚拟语气过去时)。
"b-root"在古英语中没有过去时,但通常用作 am/was 的将来时。在13世纪时,它取代了 am/was 的不定式、分词和祈使形式。后来,它的复数形式(we beth, ye ben, they be)在中古英语中变得标准,并在单数形式(I be, thou beest, he beth)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 are 的形式在16世纪夺取了这片领土,并在复数中取代了 be。有关这一混乱的 am/was 分支的起源和演变,请参见 am 和 was。
That but this blow Might be the be all, and the end all. ["Macbeth" I.vii.5]
“-ing”是一个后缀,附加在动词后面,表示它们的行动、结果、产品、材料等,源自古英语 -ing 和 -ung,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unga- 和 *-inga-(同源词:古诺尔斯语 -ing,荷兰语 -ing,德语 -ung)。在早期的使用中,通常表示完成或习惯性的行动; 在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中,它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展。
"存在的质量、状态或条件",1660年代,来自 being + -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