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ken (adj.)
古英语 seolcen “由丝绸制成”; 参见 silk + -en(2)。 “丝绸般的,柔软而有光泽”的含义始于1510年代。
silken 的相关词汇
名词后缀,用于形容词,表示“由……制成的,具有……的性质”(例如 golden,“金色的”, oaken,“橡木制成的”, woolen,“羊毛制成的”),对应于拉丁语 -anus, -inus,希腊语 -inos; 源自原始日耳曼语 *-ina-(来自原始印欧语言 *-no-,形容词后缀)。
在古英语、中古英语和早期现代英语中很常见:例如 fyren,“着火的; 由火制成的”, rosen,“由玫瑰制成的或由玫瑰组成的”, hunden,“狗的,犬的”, beanen,“由豆子制成的”, baken,“烤的”, breaden,“面包的”; 威克里夫有 reeden,“由芦苇制成的或由芦苇组成的”。现代日常用语中,这种后缀的使用已经很少见,而名词的简单形式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gold ring,“金戒指”, wool sweater,“羊毛毛衣”)。有些词只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brazen,“黄铜制成的”, wooden,“木制的”)。
"某些种类的蛾幼虫以桑叶为食,产生的细软丝线; "公元1300年, silke,源自古英语 seoloc, sioloc “丝绸,丝绸布”,源自拉丁语 sericum “丝绸”,复数形式 serica “丝绸服装,丝绸制品”,字面意思是“丝绸物品”,中性形式 Sericus,源自希腊语 Serikos “与 Sēres 有关的”,这是希腊人从亚洲得到丝绸的东方人的名称。他们的地区描述模糊,但似乎对应于从西北方向接近的中国北方。
西方的种植始于公元552年,当时来自拜占庭的特工冒充僧侣,将蚕蛾和桑叶走私出中国。中文 si “丝绸”,满语 sirghe,蒙古语 sirkek 与此相比,希腊语中的人名 Seres 可能是通过蒙古语对中国“丝绸”一词的翻译,但这不确定。
与古诺尔斯语 silki 同源,但在日耳曼语中没有其他发现。更常见的日耳曼语形式由中古英语 say 代表,源自古法语 seie,与西班牙语 seda 、意大利语 seta 、荷兰语 zijde 和德语 Seide 一起,源自中世纪拉丁语 seta “丝绸”,可能是 seta serica 的省略形式,或者是 seta “刷毛,毛发”的特定用法(参见 seta(名词))。
根据一些来源[Buck,OED],在波罗的海斯拉夫语形式的单词(古教会斯拉夫语 šelku,立陶宛语 šilkai)中使用 -l- 代替 -r-,通过波罗的海贸易传入英语,可能反映了中国方言形式,或者是希腊词的斯拉夫语改编。但斯拉夫语言学家瓦斯默根据斯拉夫语单词中的初始 sh- 而否定了这一观点,并认为斯拉夫语单词是从斯堪的纳维亚语而非相反方向传入的。
作为形容词使用自14世纪中叶。关于玉米的“毛发”,1660年代,美国英语(corn-silk 来自1861年)。古老的 Silk Road 在1895年被英语称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