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onastic (adj.)
"使用比必要更多的词语来表达一个思想,以过多的修辞为特征",1778年,由 -ic 和希腊语 pleonastos “丰富”的组合而来,源自 pleonazein(参见 pleonasm)。相关词汇: Pleonastical(1650年代)。
最早记录年份: 1778
pleonastic 的相关词汇
-ic
中古英语中,“-ik 、-ick”均为词形成元素,表示“与...有关、具有...本质、由...制成、由...引起、类似于”,其源自法语“-ique”,并直接源自拉丁语“-icus”或同源的希腊语“-ikos”,表示“以...的方式; 涉及...的; 属于...的”。源自 Proto-Indo-European 语言的形容词后缀“*-(i)ko”,也产生了斯拉夫语“-isku”等表示起源的形容词后缀,例如在许多姓氏中,源自 -sky 的俄语“-skii”。在化学中,比起“-ous”系列名称的原子具有更高的化合价,最早见于1791年的 benzoic。
在中古英语及之后,常常将其拼写为“-ick, -ike, -ique”。在早期现代英语中,常见其变体拼写为“-ick”(例如 critick, ethick),并流传至英语词典的19世纪初期。约翰逊支持这种拼写,但韦伯斯特反对并最终占上风。
pleonasm (n.)
“redundancy in words”,来源于1580年代的拉丁语 pleonasmus,源自希腊语 pleonasmos,来自 pleonazein “太多,多余”的含义,在语法上指“多余添加”,来自组合词 pleon “更多”(来自 PIE 根 *pele-(1)“填充”)。使用多余修辞不一定是错误的,有时可以有效地加强语气。正如福勒所写,“利用过剩修辞的作家必须根据他是否产生了效果以及情境是否值得进行评判。”
The first surplusage the Greekes call Pleonasmus, I call him [too full speech] and is no great fault, as if one should say, I heard it with mine eares, and saw it with mine eyes, as if a man could heare with his heeles, or see with his nose. We our selues ysed this superfluous speech in a verse written of our mistresse, neuertheles, not much to be misliked, for euen a vice sometime being seasonably vsed, hath a pretie grace. [George Puttenham, "The Arte of English Poesie, 1589]
第一种多余修辞希腊人称之为 Pleonasmus,“我称之为【用词过多】”,并不是太大的过错,例如有人会说 I heard it with mine eares, and saw it with mine eyes,“仿佛人能够用他的脚听到声音,或者借助他的鼻子看东西”。我们自己在写给我们的女主人的诗中使用了这种过剩的修辞,但并不会引起太多的反感,因为即使是肮脏的东西有时候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很好地呈现出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