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olarity (n.)
同时也有 bi-polarity,意为“具有两极状态”,出现于1834年; 参见 bipolar 和 -ity。
最早记录年份: 1834
bipolarity 的相关词汇
bipolar (adj.)
"有两极的",见 bi- "两个" + polar。它在1810年被用于比喻意义上的"双重方面",到1859年则指解剖学中的"有两个来自相反极点的过程",指神经细胞。据说精神病学用于所谓的 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 始于1957年的德国精神病学家卡尔·莱昂哈德。这个术语在1990年代初变得流行起来。Bipolar disorder 在 DSM III(1980)中出现。
-ity
这个词缀用于从形容词中构成抽象名词,表示“成为______的状态或品质”,源自中古英语的 -ite,来自古法语的 -ete(现代法语为 -ité),直接源自拉丁语的 -itatem(主格为 -itas),表示状态或品质的后缀,由 -i-(来自词干或连接词)和常见的抽象后缀 -tas 组成(参见 -ty(2))。
Roughly, the word in -ity usually means the quality of being what the adjective describes, or concretely an instance of the quality, or collectively all the instances; & the word in -ism means the disposition, or collectively all those who feel it. [Fowler]
大致上,以 -ity 结尾的词通常表示形容词所描述的品质,或具体的品质实例,或所有实例的集合; 以 -ism 结尾的词表示倾向或所有感受到这种倾向的人的集合。[福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