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msy (adj.)
1702年,来源不明,可能是 film(n.)“薄纱覆盖物”的音位转换 + -y(2)的结果。比喻意义上(用于论点等)始于1750年代。相关词汇: Flimsily; flimsiness。
flimsy 的相关词汇
古英语 filmen “膜,薄皮,包皮”,源自西日耳曼语 *filminjan(也指古弗里西亚语 filmene “皮肤”,古英语 fell “兽皮”),源自原始日耳曼语 *fello(m) “动物皮肤”,源自印欧语根 *pel-(3)“皮肤,兽皮”。
“一层薄膜”的意义始于1570年代,1845年扩展为照相底片上的化学凝胶涂层。到1895年,这也意味着涂层加上纸或纤维素。因此,“电影”(1905年); “电影制作作为一门工艺或艺术”的意义来自1920年。
形容词后缀,表示“充满或以...为特征”,源自古英语 -ig,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iga-(荷兰语、丹麦语、德语 -ig,哥特语 -egs 也有同源词),源自 PIE 语言的形容词后缀 -(i)ko-,与希腊语 -ikos 、拉丁语 -icus 中的元素同源(参见 -ic)。最初用于古英语中的名词; 从13世纪开始用于动词,到15世纪甚至用于其他形容词(例如 crispy)。像 hugy 、 vasty 这样的形容词是为了诗歌韵律而创造的人造词。
1590年代,“表现得像麻木一样行动或移动”,改编自中古英语 clumsid “因寒冷而麻木”(14世纪),过去分词 clumsen, clomsen “使麻木,使僵硬或因寒冷或恐惧而瘫痪”(14世纪初),也“变得麻木或僵硬,如同寒冷”(14世纪晚期),源自斯堪的纳维亚语源,类似于古诺尔斯语 klumsa “使失语,麻痹; 防止说话”,强调 kluma “使不动”。插入 -s-,参见 flimsy。
直到18世纪才开始普遍使用,具有“表现笨拙; 使得笨重”的意义。相关: Clumsily; clumsiness。还比较瑞典方言 klumsen(形容词)“因寒冷而麻木”,挪威 klumsad(过去分词)“失语,痉挛或因恐惧或巫术而瘫痪”; 德语 verklammen “因寒冷而变得僵硬或麻木”。还比较 clumse(名词)“一个愚蠢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