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in (n.)
"柔软,有光泽的丝绸; 丝绸面料具有非常光滑的表面,背面不太光滑," 公元14世纪,源自法语 satin (14c.), 可能来自阿拉伯语 (atlas) zaytuni , 字面意思为“源自 Zaitun (丝绸)”,是中国的一个地方名称,也许是现代福建省的 Quanzhou,那是一个在中世纪拥有欧洲商人常驻的大港口。
根据这一理论,这个词在法语中的形式受到了拉丁语 seta “丝绸”的影响。牛津英语词典认为阿拉伯语的联系在词源上是站不住脚的,而认为法语单词来源于通过后期拉丁文或通俗拉丁文 *pannus setinus “丝绸质地的衣料”的拉丁语 seta 。
作为一个形容词,从15世纪中叶开始意为“由丝绸制成的”,到1600年左右意为“穿着缎子的”,到1826年则意为“类似缎子的”。
最早记录年份: mid-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