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econd (n.)
"纳秒,一秒的十亿分之一",1959年,来自 nano- 和 second(名词)。
nanosecond 的相关词汇
1947年(在 Union Internationale de Chimie 第14次会议上)作为单位的前缀引入,表示千分之一亿(现在是“十亿分之一”),源自希腊语 nanos “侏儒”。根据沃特金斯(Watkins)的说法,这最初是“小老头”的意思,源自 nannos “叔叔”, nanna “阿姨”的男性形式(见 nana),但比克斯(Beekes)称其为“一个来源不明的拟声词”。早期 nano- 被用作表示“侏儒的,矮小的”前缀,现在仍然在非科学的意义上用于表示“非常小的”。
公元1300年左右,"在第一之后的次序、位置、时间等; 序数词; 被视为整体分为两个相等部分之一的",源自古法语 second, secont,直接源自拉丁语 secundus "接下来的,时间或顺序上的下一个",也指"次要的,从属的,低于的",源自 PIE *sekw-ondo-,是词根 *sekw- "跟随"的分词形式。
它取代了本土的 other 在这个意义上,因为早期的词语存在歧义。从14世纪末开始,它也表示"其他的,另一个的"(如"没有第二座特洛伊"),还表示"在等级、质量或重要性上的下一个"。
Second sight 是从17世纪10年代开始使用的; 它可能意味着除了用眼睛进行的物理视觉之外的第二种视觉方式,但从词源上看,它是错误的,因为它指的是事件发生或揭示之前的视觉,而不是之后。Second-degree 在亚里士多德的品质中,以"四个等级中次低的"的一般意义出现在中古英语中; 至于烧伤的意义,则可以追溯到1890年。Second fiddle 可以追溯到1809年:
A metaphor borrowed from a musical performer who plays the second or counter to one who plays the first or the "air." [Bartlett, "Dictionary of Americanisms," 1848]
这是从一个演奏音乐的人借来的隐喻,他 plays the second 或反对那些演奏第一声或"主旋律"的人。[巴特利特,《美国俚语词典》,1848]
在英国学校中,拉丁语 secundus, tertius 等附加在个人姓名后面(用于指定按照年长顺序排列的同姓男孩)可以追溯到18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