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y (adj.)
1985年,源自青少年俚语中的 geek(名词)意义和 -y(2)。
最早记录年份: 1985
geeky 的相关词汇
geek (n.)
"Sideshow freak," 1916年,美国马戏团和马戏团俚语,可能是 geck “傻瓜,受骗者,傻瓜”的变体(1510年代),显然来自荷兰语 gek 或低地德语 geck,,源于北海日耳曼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中的一个模拟动词,意思是“呱呱叫,咯咯叫”,也意味着“嘲笑,欺骗”(荷兰语 gekken,德语 gecken,丹麦语 gjække,瑞典语 gäcka)。现代形式和与马戏团旁白“野人”有关的流行用法始于1946年,出现在威廉·林赛·格雷厄姆的小说“噩梦巷”(1947年由泰隆·鲍尔主演的电影)中。
"An ordinary geek doesn't actually eat snakes, just bites off chunks of 'em, chicken heads and rats." [Arthur H. Lewis, "Carnival," 1970]
“一个普通的怪人实际上不会吃蛇,只是咬下一块,鸡头和老鼠。”[亚瑟·H·刘易斯,“嘉年华”,1970]
到1983年左右,用于青少年俚语,指缺乏社交技巧但痴迷于新技术和计算机的同龄人(例如1984年电影《十六根蜡烛》中的安东尼·迈克尔·霍尔角色)。
geek out vi. To temporarily enter techno-nerd mode while in a non-hackish context, for example at parties held near computer equipment. [Eric S. Raymond, "The New Hacker's Dictionary," 1996]
geek out vi. 在非黑客环境中暂时进入技术迷模式,例如在靠近计算机设备的聚会上。[埃里克·S·雷蒙德,“新黑客词典”,1996]
-y (2)
形容词后缀,表示“充满或以...为特征”,源自古英语 -ig,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iga-(荷兰语、丹麦语、德语 -ig,哥特语 -egs 也有同源词),源自 PIE 语言的形容词后缀 -(i)ko-,与希腊语 -ikos 、拉丁语 -icus 中的元素同源(参见 -ic)。最初用于古英语中的名词; 从13世纪开始用于动词,到15世纪甚至用于其他形容词(例如 crispy)。像 hugy 、 vasty 这样的形容词是为了诗歌韵律而创造的人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