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per-nickel (n.)
1728年,含有镍的铜合金,用于铸币等,参见 copper(n.1)+ nickel。
copper-nickel 的相关词汇
铜是一种可塑的金属元素,以其独特的红色、韧性、可塑性和导电性而闻名。它的晚期古英语词源为 coper,源自原始日耳曼语 *kupar(也来源于中古荷兰语 koper 、古诺尔斯语 koparr 、古高地德语 kupfar),源自晚期拉丁语 cuprum,缩写自拉丁语 Cyprium (aes),意为“塞浦路斯(金属)”,源自希腊语 Kyprios “塞浦路斯”(见 Cyprus)。
古希腊语中有 khalkos “矿石、铜、青铜”; 一个古代印欧语言中表示“矿石、铜、青铜”的词汇在梵语 ayah 、拉丁语 aes 中得以保留。拉丁语 aes 最初是指“铜”,但这个词被扩展到其与锡的合金(见 bronze),由于这种合金比纯铜更广泛地使用,这个词的主要意义转向了合金,而新的词汇则演变成了“铜”,源自塞浦路斯岛的拉丁语形式,那里开采铜矿(炼金术士将铜与维纳斯联系在一起)。
Aes 进入了日耳曼语(最初没有区分铜和其合金),并成为英语 ore。在拉丁语中, aes 是“现金、硬币、债务、工资”的通用词汇,在许多比喻表达中使用。化学符号 Cu 源自 cuprum。
作为“铜币”,自1580年代开始使用; 作为“铜制容器”,自1660年代开始使用。形容词“铜制的或类似铜的”源自1570年代; 动词“用铜覆盖”源自1520年代。
白色金属元素,1755年,这个名字是由瑞典矿物学家阿克塞尔·冯·克朗斯泰特(Axel von Cronstedt,1722-1765)于1754年创造的,缩短了瑞典语 kopparnickel 的名称,意为“铜色矿石”(最初从中获得),是德语 Kupfernickel 的半翻译,字面意思是“铜恶魔”,由 Kupfer(见 copper)和 Nickel “恶魔,小鬼,流氓”(男性名字 Nikolaus 的昵称(比较英语 Old Nick “魔鬼”; 见 Nicholas)组成。据 OED 称,矿石之所以被矿工称为“尼克尔”,是因为它看起来像铜,但没有产出铜。
“由镍制成的硬币”一词来源于1857年,当时美国推出了由镍制成的一分硬币,以取代旧的笨重的铜便士。应用于五分硬币(最初是一份镍,三份铜)始于1883年; 在早期的流通中,有银质 half-dimes。对于 nickel-and-dime(某人)“通过积累琐碎的开支使(某人)贫穷”,始于1964年(nickels and dimes “非常少量的钱”可追溯至1893年)。